第3367章 3369【黄河大桥】_拯救诸天单身汉
米阅小说 > 拯救诸天单身汉 > 第3367章 3369【黄河大桥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67章 3369【黄河大桥】

  第3367章3369【黄河大桥】

  乾隆三十二年,孝贤皇后琅嬅去世一周年后,项南正式封如懿为皇后,并且举行了盛大的封后仪式。

  除此之外,海兰晋为皇贵妃,意欢晋为贵妃、寒香见晋为容妃。

  另外寿康宫太妃,以及各宫嫔妃月例银涨一倍,春夏秋冬四季头面、衣服涨一倍。其他福利也多翻一倍,诸如平时的饭菜、茶叶、点心、瓜果,冬季的炭火等等。

  如此一来,大家都有益处,自然阖宫欢喜。

  ……

  同年,京城到新郑的火车开通。如此一来,京、冀、豫三地便连在了一起。虽然黄河大桥正在兴建,暂时火车驶不过河,但是连通三地,照样能拉动经济发展。

  以往豫州之人要来京城,走陆路的话就是走官道,走水路的话就是走永济渠,两条路其实都不太好走,走十天半拉月都不稀奇。

  如今通了铁路之后,最多半天时间就到了,一下子节省了好几天时间。如此一来,两地人员、货物交流都变得大为便利。

  而且豫州自古多灾,不是干旱就是涝,通车之后,一旦遇到灾情,赈灾粮可以马上运到,也可以少死好多老百姓。

  除了京郑铁路开通之外,新郑到汉口、汉口到金陵、武昌到徽州、徽州到苏杭等多条支路也已经开通,现在也已经通了火车。

  如此一来,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已经连成一片。苏杭的丝绸、徽州的茶叶、沪市的洋货,都可以通过铁路运输。

  另外,黄河大桥、长江大桥、徽州到五羊、五羊到邕州、邕州到河内、河内到万象、万象到曼谷的铁路,都正在加班加点的进行建设。

  预计两座桥梁,以及诸段铁路通车之后,不只能贯穿中國南北,更能够贯穿东亚和东南亚。如此一来,东南亚就再也丢不了了。

  ……

  另外,亚欧铁路也在紧张铺设中,到现在为止,已经铺了两千多公里,估计要全面贯通,还要再等五六年时间。

  但是现在铁路已经穿过伊斯坦布尔,进入奥斯曼帝國,与中東联系在了一起。

  因此中東的物产,已经绵绵不绝,通过欧亚铁路北线输入中原,其中多金银、宝石、香料、椰枣、可可等等。

  不过中東自古不太平,铁路在修造过程中,常常遭受袭扰,导致工程进度迟缓。

  为此项南已经组成联军,沿着铁路线进行驻扎,并对沿线的酋长进行拉拢和打压。对于这一手“合纵连横之术”,中原人士再熟悉不过了。

  而且,项南也在不断往中东掺沙子。

  以往中東是天方教的地盘,十字军东征,两个教派的战争持续了两百多年,最终十字军也没能打下中東。

  而如今不用打仗,欧洲人就可以到中東朝圣,还可以在那里居住。自然大批教徒前往。而他们到了中東之后,就难免跟当地人起冲突,甚至彼此之间都起冲突。

  比如基督教就分天主教、东正教和新教,而天方教也大致分为四派,互相之间,彼此看不上眼,因此斗争在所难免。

  当他们执着于彼此间的争斗时,项南就可以超脱物外,拉一派打一派,坐山观虎斗,乐享其成。

  就像二战之后,不列颠故意把希伯来族安置在中東一样,明显就是在那里楔进一根钉子。果然到了现在,那个地方还不太平。

  ……

  进入到乾隆三十三年,黄河大桥首先建成。

  此桥全长三公里,共一百零二个孔,为双线双层桥梁。上面一层过人、过车,下面一层过铁路。

  整座大桥用了三万吨钢材,以及四十万吨的水泥,总耗银高达五百万两,可以说是一座天价桥梁。

  但这座桥梁的架设,对于中國来说,却是破天荒的存在。

  大桥建成之后,黄河便不再是一条天堑,从此南北往来将畅快之极。人员来往、物资交流,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  自古以来,黄河就是一处天险。虽然不像长江那么难过,但是要想过河也不简单。

  北宋时期,就是靠着黄河天险,阻止了金人的南下。若无这条大河阻路,金人早就一马平川,把北宋给灭了。

  而如今大国一统,不需要黄河天险。建此大桥,只为了便利民生经济。从此之后,长江以北与中原便连在一起,项南在京城乘火车,就可以直接到金陵去了。

  黄河大桥的顺利落成,也为大清培养了大批有技术,有经验,有实践的桥梁专家,水利专家,这也加快了武昌——汉口长江大桥的建设。

  而且新郑大桥落成之后,还可以西进到长安、甘州。只要在甘州再建一座黄河大桥,那么就可以直通西域了。

  之前,中欧铁路北线是从山海关经乌兰察、归绥、九原、河套到甘州,是绕了一大圈,把黄河给绕过去了。

  毕竟当时的建桥技术有限,要修两座黄河大桥,难度实在是有点高。而这样绕的结果,也可以加深内蒙与中原的联系。

  不过路程总归多出上千公里,不是太方便。现在有了人才,再加上熟练地建桥经验,搭建甘州黄河大桥,也就不难了。

  ……

  同年,项南进行了官制改革。

  六部由之前的礼部、吏部、刑部、户部、兵部、工部,改为教育、组织、司珐、财政、民政、外交、水利、国防、交通、监察等。

  六部之下的知县、知州、知府、道台、藩台、抚台、臬台等一律取消,改为县长、区长、市长、高官……

  之所以如此,主要是为了解决冗官的问题。

  其实按照规制,清朝的官僚机构其实并不臃肿。整个清朝有正式任命的文官只有区区四千人左右。

  从从九品的司狱、司晨、吏目、巡检到正一品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学士兼管总督等,只有四千多编制。

  可是用区区四千多人管偌大的國家,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在朝廷编制之外,就有许多的冗官、胥吏。

  比如旧官去任,新官未到,封疆大吏应按规定临时派人代理其职务,可督抚们却把吏部分发的即用官扣留在省城,改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去署理。

  比如让实职府州县官离开任所,到别的府州县署事,使其以苦缺署肥缺。这是疆吏向属员示恩和索贿的手段,致使“文员调署纷繁,不惟易存五日京兆之心,即书吏亦呼应不灵。”

 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冗官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iyuexiaoshuo.com。米阅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miyuexiaoshuo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