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一顿火锅(全书完)_辅宋
米阅小说 > 辅宋 > 第二十一章 一顿火锅(全书完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一章 一顿火锅(全书完)

  皇帝选秀,和李家没有多大关系。

  如李志的长女许配了人家,而李贤的女儿李锦,虽是才学卓越,但在东京创立了一支“娘子军”,专打泼皮无赖,于坊间的传闻里,端的是“凶善”小娘子,尤其一个“凶”字,就怎样也不会被选为秀女。

  何况,深受皇帝赵祯信任,又于政务府稳坐的政务参事李贤,就算跑路也不会把自家最心疼的女儿,往后宫那座火坑里推。

  再说说政务府这两年的发展,经过最初的磨合,政务府已成为除东府政事堂和西府枢密院外,最为重要的政事协商处理机构。

  尤其自德祐二年,政务参事李贤上书的“票拟”方案,成为两府主吏在有交流决定“障碍”后的主要决策方式,而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皇帝和两宫太后太妃。

  其过程便是,天下之重要奏章,东西两府无法达成统一意见,便可送至政务府,在政务府由两府的官吏,各自在小票上写好建议和方法,然后宫内进行审批。

  而拥有票拟权者,无外乎两府宰执,三司计相,外有政务相,此六人。

  此中六人,也相当于组成了一个小小的“内阁”。

  票拟的出现,极大的减少了皇帝的办公事项,也让权力集中起来。

  且说大宋版的“内阁”会发展到何种程度,就留给时间去判断了。

  ……

  五月开始,大宋各地的选秀就如火如荼的开始了。

  李贤今日继续去皇宫之侧,修建了两年,但还是难掩新意的政务府办公。

  政务府处于东华门西边,和资善堂相距不远,在之后方,亦与宫门有个小小的过道。

  皇帝赵祯,有空没空,也会来这里转转。

  而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,赵祯不仅长高了许多,学习和处政能力更是极快。

  尤其在常来政务府的几位宰执的教导下,已然能自己批阅好普通的奏书。可能是前几年常出宫观看民生的原因,赵祯在国内太平的情况下,将自身的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农业贸易教育社会福利,此四者方面上。

  且在李贤于今岁处,提出的医疗制度和养老爱幼制度上,赵祯尽以全力支持。

  丁谓去岁因人举报和宫内宦官雷允恭有秘密联系,企图暗通宫中,被贬后,新上任的三司使杜良因为皇帝赵祯想把这些年花到此类民生建设上,且在当年开始实施,即表示很难做。

  原来是在收回燕云及灵州之地后,因为布防筑城,外有对边疆进行开田移民的原因,大量的钱财,如流水般哗哗的往外流。

  这次,皇帝赵祯又“突发奇想”的想要建立什么社会福利保障制度,且在以开封府,河南府,应天府,京兆府为主的四府先行实施,后逐渐推向全国,谁知道要花多少钱?

  赵祯倒也是个干脆的,不复幼时的软弱,这杜良不听话,没过一两月的时间,就找了个缘由,在崇政殿的朝会上,无视旁边皇太后刘娥的劝告,直接将之革职,换上了个听话的三司使。

  “官家,万不可急功近利,大宋之基本保障,可设定,十年,乃至二十年,半甲子的规划。且一切都是在探索的阶段,步步为营才是坦途。”

  那日朝会后,赵祯又来政务府溜达,社会保障体系的提出者,也是此间的幕后引路人李贤,只好苦苦劝解。

  别把皇帝赵祯没教成圣明君主,也没教成历史上那大名鼎鼎的仁宗,反而让之成为了刚愎自用、不顾实际的君主,那可就是大错了!

  好在赵祯冷静后,也明白了轻重,亦在李贤“实践是检验事务的唯一标准”的理念下,开始改变处事之法。

  而自当日之事件开始,李贤也逐渐明白有一群“喷子”,能时时刻刻惊醒皇帝的重要性。

  于是,从三月半开始,李贤便想着在离任前能发掘几个优秀的谏臣。可叹当下,大名鼎鼎的蔡襄年少,现在怕还不到十岁,而包拯,李贤到是打听到了,只是现在的少年包拯,还在苦苦的准备着科举。

  无奈,李贤只好从几个恪守礼法,比较莽,不怕死的官吏中挑选了几个,再和现当下的参知政事王曾商议了下,给谏院增加几个谏官。

  所谓,新谏官上任三把火。

  好家伙,进入五月后,这几个新上任的谏官,便火力全开。把朝上的宰执,两宫皇太后皇太妃,大宋皇帝赵祯,就连李贤也给骂了个头。

  那反正叫一个爽!

  一些脸皮薄的纷纷辞官归隐,脸皮厚的,实在背不住了,也会去改改。

  而之带来的成效也是可见的,且说皇帝赵祯,现在做事也不是那般有些小固执了,真正学会了“三思而后行”。在之年长,并于朝中的话语权增长,展露亲征的雏形之时,亦有了一丝仁君,夹杂一丝雄主的风范。

  马车行至政务府,让仆从把背包放到他休息的房舍,又使之抬下来了一个古怪的烹饪器具,等这一起安排好,李贤方大步往公舍内去。

  今日,恰是休沐前一日,本该忙碌的政务府显得有些安静,只听得咚咚的脚步声,还有纸张翻阅的声音。

  看见李贤走进来了,迎面而来的一个小吏停下了脚步,不需几个呼吸,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。

  在这安静的氛围内,李贤似乎早有所料,他面朝众人笑了笑:“你们都知道了?是的,李某于月初提交的辞呈,经过七次驳回后,已于昨日下午,通过了。

  若无意外,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共事。

  李某再多嘴一句,如今大宋繁荣富强,百姓安居乐业,离不开地方官吏,亦离不开诸位的努力。

  但愿在李某去职后,诸位能携手新的主吏,为官家,为大宋,为百姓们,做更多的实事。”

  见其他人还要劝解,李贤摆手止住:“此事勿要多说,先安心做事,待公事处理完毕,我请诸位吃个好东西,保证诸位从没有吃过的!”

  “朕自幼闻李相少时精通厨艺,却不知朕这个不速之客,可以一起尝尝吗?”

  不知何时,少年皇帝赵祯于新晋的太监总管铁冶的陪同下,来到了政务府内。

  李贤向后屈身一礼,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:“官家有兴趣,微臣欢迎之至。且可以给官家提前透露一下,此食物名曰火锅,里面含有辣椒土豆等诸多宋地未有之物,也是前日,自远洋的船队归来,运至东京,微臣方收到的。

  只是微臣嘴馋,除了留了一大部分的种子,余者想先打打嘴瘾,尤其在尝过一口后,即非常让人留恋……

  届时,微臣正好给官家讲讲内中食物的妙处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iyuexiaoshuo.com。米阅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miyuexiaoshuo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